“以前每到周末,从南林路转弯进入吾悦广场的那段路,没有十几分钟根本进不去。现在好了,信号灯好像‘长了眼睛’,再也不用堵在路口干着急了。”家住湖州市南浔区的车主陈先生说。
这背后,是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交管大队推出的交通区域自适应动态调控模型落地见效。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南浔区医院、校园、商超等重点区域周边道路车辆激增,尤其是早晚高峰和节假日,路口溢出、路段长时间饱和等问题日益突出。尽管交管部门持续加派警力现场疏导,对路口信号灯进行优化,但“各管一段”的传统模式难以应对跨区域、动态变化的交通流,治堵效果有限。
为彻底扭转局面,南浔交管大队主动求变,自主研发了交通区域自适应动态调控模型。该模型以“区域协同”为核心,融合多来源交通数据,自动识别拥堵风险、实时监测流量变化,动态生成调控策略。系统一旦预测到某区域即将发生拥堵,便会自动触发响应机制——比如调整相关路口的信号灯配时、发布绕行建议,同时通知执勤民警前往现场引导。
“相当于给交通系统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南浔交管大队副大队长张开远形象地介绍,“它不仅‘看得懂’整个区域的车流状态,还能自主调度、动态调节,实现从‘单点优化’到‘区域协同’的跨越,真正做到人机协同、远近结合。”
作为首批试点区域,吾悦广场商圈见证了该模型的显著成效。该商圈周末日均车流量超过2万辆次,新模型运行以来,商圈周边通行效率提高约51%,高峰平均拥堵时间缩短25分钟,排队长度减少155米,车辆平均车速提13km/h。
南浔交管大队正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计划将这一动态调控模型逐步推广至南浔区人民医院、实验小学等更多车流密集区域,持续优化城市交通治理“南浔方案”。
“本文来源于智慧城市网”。